饑餓是什么?我想,饑餓是一種生活狀態。二十歲的饑餓,是全身心的饑餓。對愛情,對生活,對所有一切。我吃得下一個超市,一群牲口,吃得下一群夢想和野心,一口袋奇跡,吃得下許許多多的愛情??幸Ы姥?,與嘴沾邊的動詞就是全部。
我的體重曾暴增到一百三十多斤,對我的身高來說是一個災難。全世界的男人都對我視而不見,只有一個人憂心忡忡。那就是我的父親。在一個盛夏的中午,他從外面回來,拿著一疊減肥中心的促銷單。
他跟我說:你必須減肥,這是你現在最重要的事。你可以不工作,但是得減肥。我看著眼前這個年近六十的老男人,汗水濕透了他的襯衫,粘在了他的背脊上。我想象他騎著車,滿大街尋找減肥店,挨家挨戶走進去索要傳單的樣子。
媽媽背著他跟我說:你爸爸說,我們的女兒是塊玉,但是她以為自己是塊石頭。然后我很肯定的跟他們說:我不會去減肥中心的。我不吃藥,也不用什么儀器。我自己減。
餓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這感覺我很熟悉,因為這三年中,它一直沒有離開過我,我想,還會跟隨我一輩子。村上春樹曾經在一篇短篇小說里非常文藝的形容過。他把饑餓描繪成一幅畫:乘一葉小舟,漂浮在湖面上。朝下一看,可以窺見水中火山的倒影。
坦白說,我覺得他餓得不狠。饑餓本身沒有詩意,沒有尊嚴。饑餓類似于疼痛。在長久持續的饑餓中,胃液燒灼,胃壁摩擦,你會感到真真切切的疼痛。人退化成動物,只想大口大口的吃東西。
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節食之所以很難,是因為這是在與人最基本最原始的欲望對抗,在與身體最自然最直接的機能對抗。對抗的結果往往是焦慮,沮喪,崩潰和瘋狂。但是我贏了。當然,不是每次都贏,但是贏的時候居多。
我想說,人最可怕的是習慣。我們能習慣一切事物,包括饑餓。慢慢的,我追求的不再是飽,而是不太餓。我開始喜歡微餓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中神志特別清醒,看畫,看書,看電影,印象格外鮮明。
我當然瘦了,前后瘦了將近四十斤。那種感覺很好,好得超過了挨餓。我的舊身體,每天都是新大陸。我愛那種感覺,有了可能性的感覺。變成更美的自己,是有可能的;變成更好的自己,是有可能的。
生活,是有可能的,遇見一個人,他愿意喂飽你喂好你,你們有最好的愛和最好的性,你們呆在一起,天然就很好。你值得擁有那么好的生活,因為你也那么好。
我不想背叛過去的自己,但是我想說,饑餓像一把刻刀,慢慢的雕刻出一個真實的輪廓。所有的胖子都長得很像,都有類似的表情和體態,那個瘦下來的你,才是隱藏其中的自己。我喜歡過去的自己,像一枚醒目的黃色燈泡,張牙舞爪歡樂熱情,但是我知道,我不愿意回去了,再也不愿意。
有人問我:減肥之后,你有變得更快樂嗎?我認真的思考了這個問題。我想我并沒有。但是,我無法分辨,到底是歲月,是越來越沉重的生活,是這把年紀讓我變得更不快樂,還是僅僅是節食本身?
也許都有。但是我知道,發自內心的,我更欣賞現在的這個我,更接納全新的這個我。不再是看似自傲其實自卑的結合體,不再以奇裝異服香艷性感來釋放自己,我知道,也許我會追求的已經不再是強烈飽足的喜悅,而是某種深沉快慰的寧靜。
在現代社會,吃飽變得很容易。人發胖,就是一個物質日益飽足的過程。消化變慢,代謝變慢,容易變得遲鈍安穩,也容易變得沾沾自喜。保持饑餓,是為了讓自己保持敏銳,保持清醒。
饑餓是很好的鍛煉,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