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部分朋友喜愛艾灸但擔心艾條燃燒產生的煙是否對身體有害,下面給大家細講一下:
艾是菊科植物,有一般濃烈的香味,葉子的形狀與菊葉相似,呈羽狀分裂,卵形,葉子的背面披著灰白色的羽毛。把采來的葉子曬干,在室內點燃熏煙,煙氣就能殺死空氣中的傷寒菌、結核桿菌、葡萄球菌等病菌。天氣嚴熱,正是病菌繁殖活躍期,此時熏艾滅菌,效果較好。
艾葉煙熏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
一、艾條
燃燒產生的煙的化學成分研究。
艾葉是中醫灸法臨床所用的主要原材料,灸治過程中除艾葉燃燒所放出的熱量發揮作用外,艾煙中的成分也有一定作用。為了探討艾葉燃燒產生的艾煙中所含的揮發性成分,有人對艾煙的化學成分進行了測定分析。針對艾葉燃燒產生的氣體成分復雜、且濃度甚低的情況,特選擇苯一甲醇作為吸收液對煙(氣體)進行吸收。
1.定性分析。
將吸收液進行GC、GC-MS、GC-FTIR等綜合定性分析,結果顯示艾煙揮發性成分為氨水、乙醇、乙二醇、醋酸、乙酰胺、丙酸、環己烯、甲基呋喃、丁酰胺、3-甲基-丁酰胺、季酮酸、戊S醇、2-甲基戊S醇、斯德酮、正已基胺、萘、葵酸、乙內酰尿、三甲基對二氮雜苯、溴代氮雜環丁烷。
2.定量測定。
將吸收液蒸餾,其中水及揮發性成分在低于110℃時全部蒸發,其余膏狀物在110℃~200℃之內無蒸發,此膏狀物即為艾煙的重組分,其量由直接稱重測定,其結果為每克艾葉燃燒可獲得揮發性成分0.022克,重組分0.29克,灰渣0.091克。
二、艾煙的藥理作用研究
1.抗菌作用
有人對艾煙在培養皿中的抑菌作用和燒傷創面的抑菌作用進行了研究,發現艾煙對常見的化膿性細菌(綠膿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產堿桿菌)有顯著抑制作用,能使燒傷創面菌落數顯著減少。
其具體方法及結果如下:
培養皿中的抑菌試驗:選擇外科病區中常見污染空氣的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堿桿菌四種菌種,經分離培養6小時后用劃線法分別接種血瓊脂培養基,點燃一根艾條,用直徑175px,長750px的圓形紙筒引導煙霧。分別取上述每菌種培養基4只,1只為對照,另外3只分別煙熏3、5及10分鐘后置于37℃溫箱內孵育24小時,觀察結果。對照組全部平板生長,而經艾煙熏染10分鐘者全部不生長,說明艾煙對一般常見化膿性細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
那么艾煙對各種細菌的抑菌效應是否與溫熱刺激有關呢?
也有人用實驗進行了證明。結果顯示,①艾煙確有抑菌作用,是細菌生長時殺菌作用的基本和唯一因素;②艾煙的殺菌作用與煙熏時間長短有關,時間長殺菌作用強;③艾煙的殺菌消毒作用為灸法在臨床上用于治療化膿性炎癥、外傷感染、帶狀皰疹、上呼吸逍感染等提供了理論依據。
2.抗真菌作用
有人進行了艾煙熏對14種致病性真菌抗菌作用的初步觀察。實驗組共分3組,第一組先將雙碟沙伯弱氏培養基艾煙熏2、5、10和15分鐘,然后接種各菌種,再用滅菌凡士林將雙碟開口處封閉。第二組先將各菌種接種于雙碟沙伯弱氏培養基上,發育生長5日后,再艾煙熏不同時間,同上處理。第3三組在接種各菌種發育生長10日后再艾煙熏不同時間,并作一組不用艾煙熏的接種培養,以作對照。如此放置于室溫下,每日觀察其發育狀態,觀察30日并每日記錄,結果在第一組經不同時間(分鐘)艾煙熏后所接種的各菌種,除白色念珠菌外,均未發育。而對照組各菌則發育生長旺盛。第二組僅于艾煙熏2分鐘的培養基上大部分癬菌發育,但有些癬菌發育極為緩慢,且不旺盛,如許蘭氏毛(發)癬菌蒙古變種在艾煙熏2分鐘的培養基上菌落僅略見增大;許蘭氏毛(發)癬菌、共心性毛(發)癬菌、堇色毛(發)癬菌、鐵銹色小芽胞菌及石膏樣毛(發)癬菌等停止發育生長,呈抑制狀。在艾煙熏5分鐘時,除白色念珠菌外,其余菌株均呈抑制。第三組于艾熏2分鐘的培養基上,除紅色毛(發)癬菌、絮狀表皮癬菌、鐵銹色小芽胞菌、足趾毛癬菌、趾間毛癬菌、申克氏孢子絲菌及斐氏釀母菌生長外,其他各菌均停止生長,呈抑制作用。在艾煙熏5分鐘時,除了足趾毛癬菌及趾間毛癬菌菌落增大外,其他各菌均停止生長。結果表明:艾煙熏對各種致病性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
3.抗病毒作用
實驗表明,單獨用艾葉煙熏對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將艾葉提取液用生理鹽水稀釋成1:10時有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而蒼術艾葉煙熏劑(含蒼術55%,艾葉28%)點燃濃度為1g/m3或5g/m3,均能在半小時內使流感病毒滴度(EID50、Log)較對照組明顯下降(下降1.55~3.00個對數以上)。
4.平喘鎮咳作用
大量的藥理實驗證明,艾葉揮發油的口服或噴霧給藥均有較好的平喘、鎮咳作用,其中尤以平喘作用最為顯著。臨床上有用艾葉揮發油噴霧劑或艾葉揮發油濕化吸入法治療哮喘,有較好療效。艾煙在燃燒時艾葉揮發油會隨煙一起揮發,進入呼吸道,這種揮發油是否有平喘、鎮咳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