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稱,兩會期間北京高端餐飲市場門可羅雀,早不見昔日豪車整齊擺放。商務部各省市的高端餐飲報告如也紛紛爆冷,銷售分別下滑三至七成不等。對此,本刊記者專門采訪了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助理邊疆,他認為:高端餐飲企業轉型勢在必行。
現狀很嚴峻
《中國商界》:在響應中央作出“八項規定”及“厲行勤儉節約 反對鋪張浪費”重要部署后,餐飲業銷售是否也要做出相應措施?
邊疆:是的,很多企業推出了半份菜品服務、剩菜打包服務等多種措施,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但高端餐飲在新政中應聲急下。報告顯示,某高端餐飲企業2月份營業收入下降50%,某高檔會所下降50%,某集團旗下大酒樓下降70%。
《中國商界》:有兩會代表提出關于降低餐飲業的稅費問題,近年來經營成本是不是在逐年加大?
邊疆:的確,房租、食材、人工、稅費普遍增長。最近五年來,房租價格平均每年上漲超過22%(其中新租用房大多約定租賃期內年增8%),餐飲業普遍使用的豬肉、大米、生姜、雞肉等幾種食材成本自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已累計上漲23.36%;人工成本由2008年至2012年2月已累計上漲57.5%。在稅費方面,據我會不完全統計,餐飲企業普遍繳納的稅種有12項,而各地加收的費用種類高達34項,涉及治安聯防費、河道管理費、人防建設費、綠化植樹費等諸多種類,并呈現出增多的趨勢。
《中國商界》:對餐飲行業而言,傳統的經營模式是否已不適應目前的市場變化?
邊疆:目前市場供應的傳統方式與社會需求匹配度不高,傳統服務模式的弊端愈發明顯。傳統餐飲的“座店經營”方式,已經無法更好地適應現代社會消費者快節奏和多樣化的需求。當前餐飲行業普遍存在著缺乏專業化分工的現象,不僅生產率低下、而且單個企業承擔風險過大,各自為陣的餐飲企業承擔著從原料采購到生產加工、從人員招募到職業培訓“小農經濟”模式限制企業的產業升級。
《中國商界》:本屆餐飲界的兩會代表在提案議案中呼吁政府降低稅費,您怎么看?
邊疆:稅費負擔較大是影響餐飲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合計46種稅費讓餐飲企業不堪重負,各地不僅收費項目不一,收費標準也相差很大,福建、哈爾濱等地則按營業額的1%征收價格調節基金,給企業造成了巨大負擔,建議盡快正稅清費,切實降低餐飲業稅費負擔。
《中國商界》:最近媒體報道、輿論焦點乃至質檢部門都十分關注餐飲業,您覺得該如何正確引導大眾的消費觀?
邊疆:作為追求利潤利益最大化的經濟組織,搭建商務交往和情感溝通的重要媒介,餐飲業合法經營本無可厚非,但在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浪潮中,餐飲業成為眾矢之的,媒體報道、輿論焦點甚至個別紀檢部門都將浪費矛頭直指餐飲業,借題發揮,將浪費根源不恰當地歸咎于包間費或最低消費,而忽視或放松了對消費者自身消費行為的規范與宣傳引導,致使餐飲經營背負超越法律責任之外的壓力,建議有關部門正確引導輿論導向,在規范公務消費的同時,鼓勵消費者合理適度消費,為促進餐飲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
轉型是必然
《中國商界》:目前政府嚴格控制公款消費,很多高端餐飲企業營業額急劇下降。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
邊疆:控制公款消費是從去年12月開始的,這對餐飲商務消費中的公款消費有一定抑制作用。但高端餐飲銷售的急劇下降并不只這一個原因,還包括房租高、食材高、人員費用高等因素,與去年同期相比還是上升的,只是上升速度下降了。所以我對整個餐飲業的發展還是樂觀的。
《中國商界》:在您看來,是不是所有高端餐飲企業都應該轉型?
邊疆:是的,都適合轉型。高端餐飲企業大資金投入和軟硬建設的培育已經形成了自身的特點,比如裝飾裝潢、上乘的服務、高品質的產品等,方方面面都處于優質的狀態。面對公款消費被抑制的情況,企業應該轉型尋求新的發展。比如設定普通商務消費、深度挖掘軟硬件優勢、服務大眾消費中的中高端消費。
《中國商界》:這些企業應該從哪些方面完成轉型過程?
邊疆:首先是充分利用現有優勢,調整經營策略,第二是把重點轉向大眾化消費中的特色需要,第三是開發更多的專業化的食品及經營時間段上的變化,為市場創造更多機會。
《中國商界》:所謂“高端”,應該不止裝修豪華、菜品昂貴吧。您覺得“高端”的文化內涵體現在哪里?
邊疆:文化內涵應該體現在就餐環境、服務水平、菜品質量及菜品外在的美感和口味的變化,適合有特殊需求的群體。這些需求實際上是文化的需求,是一個附加值,而現在追求附加值的人越來越多。中國是個傳統文化豐富的國家,飲食文化占有重要的份額,在多年的變化中飲食文化積累了大量素材和文化產品,這使得中國的餐飲文化傲居世界餐飲文化之中。我們大力發揚餐飲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這對提升國家的軟實力以及加強全世界文化交流都大有裨益。就像菜品的技術、色彩、口味、傳說,環境中具有中國色彩的花飾花紋、桌椅形狀、器皿造型,餐桌禮儀、座位方式、祝酒學問等,構成飲食文化的內涵。